村官不在村乡镇机关缘何热衷借调大学生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郑渝川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广受舆论诟病的“大学生村官不在村”现象,四川省自贡市市委组织部通过“例行体检”、“提供正规上挂渠道”等疏堵结合的方法狠抓大学生村官管理。具体做法是,一方面严禁长期的、无“含金量”的违规借调,另一方面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村官提供短期的、有锻炼价值的上挂锻炼机会。(5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村官不在村”现象的出现和扩散,表面上看是部分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党政机关双重短视考虑的体现,前者希望借此搞好跟乡镇领导的关系,将村官“泥饭碗”变成乡镇机关“铁饭碗”;后者则获得廉价乃至免费“劳动力”支援。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么就很容易流于对涉事大学生村官个人、群体的批评,也忽略了乡镇党政机关为什么要以纯粹浪费人才的方式,冒着较大的政治风险,借调大学生村官来做打字员工作。

  我们不妨先来探究乡镇党政机关借调大学生村官的动机。除了东部沿海省份的部分地区,以及中西部省会城市郊区的一些地方,乡镇党政机关的日子并不好过,这首先体现在经费困难。缺钱的直接后果就是乡镇党政机关的一二把手把主要心思都花在了到区县上级“活动”,想办法调回城里,以及招商引资(即便上级不考核招商引资,乡镇也仍然有充分的自发动力去发展和引进项目,尽管不能从中收取税费,但招商引资政绩有助于乡镇干部提升,也将由此获得相对更多的拨款和创收返还)。

  你看到这里,恐怕要问,乡镇缺钱跟借调大学生村官有什么关系呢?直接关系非但没有,甚至是反相关的关系,一个缺钱的单位,很可能连加班费都开不出;很多人都非议基层吃喝成风,那么多人就会摊薄本来就不多的接待经费。

  但前述两者之间存在间接关系。在一些地方,乡镇越是缺钱越有动力借调大学生村官,原因是:其一,借此强化了对村级自治单位及其代管的土地、经费的掌控;其二,借调到乡镇机关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在信访、招商引资等多方面工作中发挥年龄结构老化的乡镇干部所发挥不了的作用,而这些工作一旦做好了,会为乡镇带来较多拨款;其三,乡镇可以通过与外来企业主、本地少数较为富裕的村民以变相合作的方式,发展一些盈利项目(这肯定是违规经营),大学生村官中恰好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所学专业跟商学相关……

  上述三项动力因素分析,并非笔者臆测,而是来源于笔者在广东、四川、江西等省份一些基层乡镇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朋友的介绍。这些朋友也一并提到,他(她)们的上述设想,基本上没有变为现实,因为乡镇党政机关在抽调大学生村官之后,很快发现了这些年轻人更能帮助他们在另一个方面“应急”!

  近几十年来,中央和地方省市级都开展了多次机构改革,还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赋予政府部门更多的公共服务功能。改革、转变后的职能和服务新功能,对于非发达地区的基层乡镇而言,却意味着沉重的考核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发言提出,上级下达的会议、评比和考核压力太重,让基层工作人员不堪重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为居民服务。请注意,张育彪所在的深圳市是经济发达城市,其执掌的南岭村(社区)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有充裕的财力聘请足够多的雇员来从事社区服务工作。连这样人力配备充足的富裕村都对“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的考核评比模式大呼吃不消,在发展水平相对低一些的地方,乡镇和村社根本不可能通过聘请雇员的方式来应付上级的评比、考核等方面要求和压力。

  况且,现在的评比和考核,比起过去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得通过特定的政务信息化系统传输,数字要输入EXCEL并进行基础性的运算处理,还得配发照片……在国内很多地方,乡镇公务员队伍多年来就没有实现过大规模的更新,以至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龄化的问题尤为突出,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为了改变这一点,加快年轻干部提拔速度,也因此招致了公众的疑虑和不满。回归正题,如此之高的评比和考核要求,超出了不少地方年龄较大的乡镇公务员的能力。

  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真正所做的,其实就是运用政务办公系统、计算机、互联网(政务内部网),来承担乡镇机关接受的各级各种评比考核,具体工作包括:收集数据、填制数据、绘制表格、上报数据,起草文件、以乡镇机关单位或单位领导的名义撰写学习上级文件的体会,编制乃至编造应付评比考核的报告……这些工作,当然不能说全无价值,但如前述,对大学生村官个人的成长却是作用不大的。

  既然如此,大学生村官为什么还愿意到乡镇机关去做前述大量的琐碎事务工作呢?究其原因,还要归结到大学生村官配套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让许多大学生村官对驻村工作的前景看不到希望。也就是说,要打消大学生村官千方百计利用借调、抽调机会“跳离”“农门”的动机,不能单单通过严厉考核和抽查的方式来加大所谓的惩罚代价,而应进一步丰富相关配套支持政策的内容,让大学生村官驻村既能获得个人长远发展的更大支持,也能通过所在村获得相关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真正做出有奔头的事业。

  四川自贡市出台的疏堵结合法,取得了部分成效,值得肯定。可以说,这也是穷尽市县两级的权限和资源,所能遏制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性的“大学生村官不在村”现象的相对最好的一种法子。

  然而,包括自贡市出台的方法,目前针对“大学生村官不在村”现象而推出的各种整治思路和举措,都回避了对基层乡镇财力匮乏、考核评比压力沉重、干部队伍老化而不适应工作需要等更严重问题,因而可以认为上述方法、思路、举措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基层乡镇财力匮乏导致干部人心不稳、缺乏提供合格公共服务能力的问题,考核评比形式化、运动化的问题,正在整体上削弱基层治理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只能通过较高层面的整体规划来系统解决。

  文/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