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肖梅:携“校园农场”梦期盼“绿色突围”

来源:半月谈 作者:佚名
 这是一方循环农业的“乐土”:泛着绿意的苹果园生机盎然,果树下生长着成片的畜草,养殖场里的奶山羊悠然地晒着太阳,与沼气池相连的厕所干净卫生。走进陕西省淳化县润镇中学,与其他农村学校不一样的情景让人耳目一新。

  这是中国雄鸡版图上太微弱的星星之火:虽然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确立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但在现实生活中,循环农业还徘徊在小规模试验、示范阶段,发展速度迟缓。

  4所农村“校园农场”的背后,活跃着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委原副书记范肖梅的身影。这位“生态校园”工程的倡议者和热心推动者,在循环农业梦想途中已经深耕多年,通过种植、养殖、改厕相循环的综合建设,在校园建立果、草、畜等“小型农场”并组成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农技推广相结合的乡村教育模式。

  大大的梦想 小小的舞台

  范肖梅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在陕西省工作,在担任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凌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等工作中,她经常组织专家深入陕西关中农村,调研农业经济、教育等情况和问题。2004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范肖梅在调研中发现,当时陕西省的两大支柱产业苹果和奶畜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都面临着污染严重的问题。

  “以奶畜粪便污染为例,当时陕西奶畜每年排泄的粪便约7000万吨。从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到农户家庭,严重的奶畜粪便污染不仅影响了鲜奶的质量和奶畜的健康发展,也使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些事实让范肖梅忧心忡忡。

  曾长期分管工业经济的经历,让范肖梅对循环经济的理念谙熟于心。“我在政府工作时管过工业,清楚地知道工业的废料可以作为另一个工业的原料,同时清洁生产在工业生产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我较早意识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可以运用到农业中,为农村带来更加清洁的环境。”

  2006年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范肖梅提出了实施“农村学校生态校园创新工程”的建议,希望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将农村中小学校园建成“果、草、羊(奶羊)、沼(气)”生态链条完整的劳动实践基地。这个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以及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陕西省随后决定在淳化县润镇中学、凤翔县范家寨中学、杨陵区西大寨中学、白水县林皋一中等4所农村乡镇中学试点实施“生态校园”创新工程,使农村中学不仅成为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而且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知识传播和农村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工程启动阶段,陕西省财政厅投入170万元作为工程建设资金,省科技厅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出资80万元作为工程的科研费用,省卫生厅投入20万元,用于试点学校改造厕所。2006年6月底,4所试点“生态校园”全部建成,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播种理念 收获效益

  在范肖梅看来,“生态校园”是在农村进行循环农业试点和推广的良好平台。“农村乡镇中学就是乡镇的高等学府,在那里老师的学识最高,学生最有活力,又有国家投资的远程教育设施和生态校园的基地。因此学校可成为科技推广基地,业余时间农民可以到学校接受科技培训,这样就可以形成以农业科技专家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乡镇中学为载体,乡镇政府大力推动的科技培训新模式。

  范肖梅将“生态校园”的循环模式总结为“果-草-羊-沼”。试点校园的师生们在校园里种植果树,用果树下的草喂奶山羊;把羊和人的粪便排入沼气池,用沼液冲厕,形成生态厕所;用沼渣给果树施肥,节省肥料和农药;建设生态果园,水果可以卖钱;羊奶给学生喝,提高学生体质;沼气输入学校厨房,节省燃煤;循环后的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施于生态果园。这种循环发展模式不仅使学校成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学校,更使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一茬茬学生心中生根。

  虽然每个学校“生态校园”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普遍通过生态循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凤翔县范家寨中学,苹果园种的三叶草、红豆草等优质饲草可为学校饲养的50只母羊提供饲料,该校初一年级的300多名学生每天早上都可以喝到一杯免费的新鲜羊奶。杨陵区西大寨中学实施了改厕改灶、建沼气池、养猪温棚和日光温室大棚,校长李海成说:“沼气可以烧水做饭,沼渣进大棚是最佳的有机肥。我们养猪种菜一年收益超过了万元,弥补了学校经费的不足。”

  据初步测算,陕西省进行项目试点的4所学校的沼气系统每年可处理600吨粪便,生产约9000立方米沼气和800吨高效有机沼肥,每年共节约煤、电费用4万余元。

  期待“绿色突围”

  谈起“生态校园”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范肖梅谈兴很浓。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厚厚的相册,里面记录了“生态校园”工程从启动至今的点点滴滴变化。她指着上面面貌一新的新型食堂、灶具、厕所说:“别的不说,这些学校的厕所变化就非常大。北方地区的学校往往是旱厕,脏乱差现象特别严重,有时候请农民过来淘厕所,人家嫌脏都不愿意来。现在建了生态厕所,用沼液定时冲厕,干净又卫生,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利。”

  循环农业有千种好,也有着千种难。范肖梅说,目前在农村推广循环农业面临的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农民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范肖梅认为,当前农村的优质劳动力大量、快速地流向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软件”缺失,如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值得重视。在范家寨中学,学校利用农业劳动实践课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把学到的生态农业新技术用到家中的果园管理、羊只饲养以及沼气池的建设中,用直接服务引发家长学习循环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学校共举办苹果作务讲座18场次,吸引周围3个乡镇的1800多名果农前来听课。

  范肖梅深知,推广循环农业不可能一朝一夕成功。他们目前正在凤翔县范家寨大力推进以乡镇中学为中心的“一八五一”工程,就是以一所学校为中心,重点培养八个中心示范户,通过他们引领50户示范户,最终带动整个乡镇1万亩果园的优质高产。有了越来越多的“学习型新农民”,在循环农业“绿色突围”的梦想之路上,范肖梅将不再孤单。(记者 石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