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宁市退休干部赵中福:一片丹心映三农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这里曾经闭塞荒芜,村民过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的日子;而今,这里果园飘香,路平灯亮,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这就是湖南省常宁市柏坊镇小柏村。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众口一词:“这全靠赵中福。”

  赵中福是常宁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今年65岁。群众称她是“满头白发,一片丹心”。她两次被评为“湖南省优秀老年科技工作者”,去年又被评为“湖南省老年科技精英”。

  “人退休了,但为农民服务的热情不能退”

  2001年9月的一天,常宁市人大常委会门前,一位打着赤脚的农民被门卫拦住:“请问你找谁?”“我找赵老师。”这时,担任常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赵中福走了出来,热情地把这位农民接到了办公室。

  这位农民叫易石林,家住柏坊镇泉水村。1999年,他承包了村里25亩板栗园,辛苦一年,收获的板栗全是瘪的。于是,慕名前来求教赵中福。赵中福告诉他,要想丰产,必须实行高位换冠,良种嫁接。易石林似懂非懂地说:“赵老师,我不懂技术,您老有空,到我那去指导一下吧!”

  两天后,赵中福带着良种板栗枝,来到易石林家的板栗园,手把手教他嫁接板栗技术。如今,易石林的板栗园已扩大至300余亩,年产值超过400万元。

  赵中福本是一个长沙妹子,1963年从长沙农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常宁工作。她学的是果蔬专业,在常宁市农业局工作了27年,是高级农艺师,长期与农民、与果树打交道。2002年退休前,长沙的兄妹为她在长沙买了房子,想让她回老家安享晚年。然而,看到农民们一双双渴求致富的眼睛,她谢绝了兄妹的好意,决定留在常宁。她说:“人虽然退休了,但为农民服务的热情不能退。”

  2001年9月28日,赵中福出任常宁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她利用这个“特殊”的位子,不遗余力地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几年来,先后帮扶160多个科技示范户,带动全市180多个村的5万多农民种植果树致富。

  “传授技术要让农民一听就懂”

  2007年3月的一天,阳光明媚。宜潭乡上宜村村委会门前架起了一块小黑板。满头银发的赵中福正在给村民讲授无核蜜橘栽培技术。禾塘上密密麻麻站着200多位村民,有的老公来了,老婆担心老公抽烟开小差,也跟着过来了,全场鸦雀无声,有的还用烟盒子记起了笔记。当讲到无核蜜橘的种植原理时,她形象地打了个比喻:“无核蜜橘结果就好比‘寡婆子养崽’,怎样才能让它挂果呢?这就要靠‘920’来帮助。”村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都说:“赵主任讲课一听就懂!”

  赵中福为方便群众,随身带着一块小黑板,几支粉笔,只要群众有需要,她便就地架起黑板,举办“田间小课堂”。她备课别出心裁,将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用群众熟知的比喻描绘出来,讲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通俗易懂。8年来,她还编印了《布郎李高产优质栽培要点》、《柑橘保叶、保花、保果技术》、《美国油桃管理技术》等27种共2.1万余份技术资料,免费发放到村民手中,并举办科技培训班820多期,培训村民达5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