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流动机制搭建大学生村官成长平台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乐婷婷 倪国英
  “大姐,你是什么时候来小干的?”“家里一共几口人?”“在这边生活还习惯吗?”3月10日下午,沈家门街道小干社区副主任周枫雲和社区警务室民警一起,走进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聚集的大山村,开展流动人口情况摸底。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今年是周枫雲在小干社区工作的第三年。2011年底,普陀区推出大学生“村官”流动培育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回户籍所在地或原户籍所在地工作,允许在海岛工作年数较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向本岛社区流动。2012年7月,通过申请,周枫雲从蚂蚁社区流动到了小干社区。

  “在蚂蚁社区我主要负责网格日志记录、文书档案整理、综治等方面的工作,工作比较细而杂。来到小干社区,虽然负责的工作内容减少了,但对工作的深入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周枫雲看来,大学生“村官”流动培育机制,让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两个社区有个共性,就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因此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就需要多花力气。”周枫雲告诉记者,之前在蚂蚁社区积累的工作经验,让他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并把一些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好的做法带到了小干社区。“我们会经常组织外包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通过创建新居民和谐工作室,努力为新居民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周枫雲说。

  “大学生‘村官’流动培育机制让我更全面地熟悉镇(街道)、社区(村)等不同层面社会管理工作情况,”2012年从六横镇流动到沈家门街道的大学生“村官”林红告诉记者,几年下来,不仅丰富了岗位业务知识,也让她更好地锻炼成长。

  据了解,大学生“村官”流动培育机制旨在通过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岗期间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好地锻炼成长,为有志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保持和增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确保队伍健康发展。

  据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导部分大学生“村官”回户籍地所在的社区(村)工作,在方便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能发挥其群众基础好和熟悉村情的优势,增强群众管理工作积极性,为更好地开展工作以及参与社区(村)“两委”特别是村级经济合作社竞选打下基础。而使长期在海岛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向本岛社区流动,有利于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切实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关爱工作。

  另外,2015年大学生“村官”流动培育申请工作已经开始,申请对象为在海岛工作满三年且获得过区级以上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的;2012年选聘并有意向在第二个聘期回户籍地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符合条件且有流动意向的大学生“村官”可填写申请表,经现工作地镇、街道同意后,于3月16日前报区人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