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适岗状况与培养机制
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报考“村官”的原因和三年期满后的选择。在受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择为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作准备而考“村官”的占60%,相应的,三年期满后选择“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也高达近80%;出于“对农村怀有感情,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目的而报考的不到30%,经过一年的工作,这个比例又有所下降,三年期满后选择继续留在村里服务的只占24%;有10%认为考“村官”是因为“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第二,目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主要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或村长助理。95%左右的大学生“村官”在干文书的工作。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责不是很明确,是所有村干部的助手。5%左右的大学生有法学、工程管理等专业背景,比较适合农村工作,“村官”的岗位职责比较明确,对目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度也高。第三,村级的培养和区镇部门的管理现状。98%的大学生“村官”回答没有或者不清楚村里有否对他们的培养计划。绝大部分镇级有关部门会不定时地到村里或通过村干部了解他们的情况;有的组织工作汇报和交流,相应的,这些乡镇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和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个别乡镇(街道)很少对他们进行动态跟踪,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政策的装饰品”,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不高。受调查大学生“村官”基本上没有感知到区级以上有关部门的管理。第四,岗位任职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有5个方面:做农村工作的实践经验欠缺,和村民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对农村(社区)情况不很了解,回答“很了解”的只占32%;涉农的科技知识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没有明确的身份,村里觉得他们是镇里派来的,是“过客”,镇里认为他们是村里的,没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感到前途渺茫;工资低,特别是家不在本村的,入不敷出。第五,提高适岗能力的培训需求。除了岗前3天培训,一年中大学生“村官”很少参加培训。他们认为特别需要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譬如涉农科技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处理农村纠纷技巧、人际沟通技巧、安全生产知识、档案管理、大型活动组织安排和策划等。
大学生“村官”是新鲜事物,如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适岗能力,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首先需要党政管理部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他们目前在岗位上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难。1、党政部门要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中央推行大学生“村官”工程是立足于为干部队伍输送人才,为农村的建设输送人才,是一个长远的计划。这些人才虽然是大学生,但要想在短期内改变农村的现状,要想在短期内带领村民致富基本是不现实的。他们目前最需要的是培养,所以各级政府不能抱以雇主心态,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像泥土对待种子一样悉心呵护。2、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管理主体。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这种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管理主体,不然会导致放任自流的状态。所以,首先要明确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相关部门是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主体,并相应地制定管理办法。县(市、区)以上的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督查,加强典型宣传,尽快出台有关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等办法,这有利于指导基层工作,也有助于大学生消除“看不到未来”的迷茫感,明确努力方向,提升工作动力。多元化管理就是如组织人事、党校、农办、农业局等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村建立交流汇报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等。3、录用方式多样化。录用大学生“村官”要注重地域性,尽量用本村的大学生。“村官”是“飞鸽牌”“走读生”,就不能很好地为村民服务,也失去了熟悉村民村情的机会。因为不是本村的,与村民融合需要时间,而且村民纠纷等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不知道前因后果,想干也干不了;家不在本村,生活开支相对也较大,不高的工资更是捉襟见肘。此外,所学专业适合农村的,融入农村社会就快,在农村发挥的作用也大。在招考前,最好对村(社区)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做一次调查,对适合农村发展的专业在录用时适当加分。4、注重过程管理和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教育他们坚持艰苦奋斗,从小事做起,学以致用,向实践向群众学习,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同农民群众打交道。引导他们正视现在的农村也为知识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农村同样有未来。每年最好安排一次集中培训,学习涉农知识、政策、专业技能,帮助他们克服农村和农业知识匮乏带来的困难。在下村前,先到镇里挂职一段时间,便于镇村工作的衔接。下村后,确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建立一带一的帮带关系,学习农村工作的方法。同时可以让他们列席支部书记的汇报会,学习书记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搭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工作交流平台,及时总结、评比、宣传优秀大学生“村官”经验和事迹。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试用期间表现不合格的村官采取“劝退”、“辞退”、“不续约”等办法,保证“村官”队伍的高素质。三年期满后,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的三年工作经验,通过补助创业资金、给予优惠政策,把他们留在农村创业就业,让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本文以宁波市鄞州区首届大学生“村官”调查为样本。作者单位: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党校)
- 浙江嵊州石璜镇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交流座谈会 (2009-03-18)
- 浙江临海 大学生村官以培养及锻炼为主 (2009-03-25)
- 浙江诸暨三位女大学生村官的社区体验 (2009-03-26)
- 配备“双师”台州沿赤乡传帮带大学生村官 (2009-04-01)
- 大学生浅谈“大学生村干部计划” (200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