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猪:不妨让大学生村官引导农民阅读
报道出来后,就有人质疑这是一种典型的政绩工程、政绩大跃进,表面看来确实如此。但结合到前不久云南面向全国选聘1万名大学生"村官"的新闻,我们就可以看出,农民群众人均每年看上一本书,是交给大学生村官的任务,是解决大学生村官步履维艰、难以扎根乡村的问题。
尽管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但在操作层面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配套措施也很不到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并没有下到村子里面去,大多被借调上乡镇里做“斟茶员”和打字员,闲暇时间便打扑克、上网,原本火热的激情已经被现实的冷水浇灭。还有一部分则直接就是冲着考研加分、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去的,本身并没有扎根农村、立足在农村发展的长远打算。从大学生到村官,两种角色志坚的心理落差、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差,容易让他们遭遇挫折便浅尝辄止。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也不是大学生所能解决的,真正的上手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境,需要我们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融入乡村、融入群众的渠道,而农村文化建设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当城市中的人们以畅游互联网世界、观看大手笔制作电影大片为时尚的时候,地处乡村的农民兄弟却连每年看一本书的最低文化享受也难以企及,这种宛若云壤的强烈反差,即是亟待改变的社会现实。虽然有的农村也普及了电视机等娱乐物件,但那只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是不能代替书籍的作用的。
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需要有人来改变,现在的农村村官们显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乡镇干部则不会亲力亲为。大学生村官们无事可做、学非所用,因此,让他们来承担这个任务应该是恰当而合理的。
大学生是时代潮流的代表,有着宽阔的视野,能够承担起指导农民兄弟读书的任务,能够为他们挑选有教益价值的书籍。在一些落后的乡村,大学生村官们可以在农闲时节开办识字班,交农民群众认字,给他们读一些文化或科技书籍。另外,大学生有着较广的人际关系网,并懂得利用互联网,可以通过募捐等方式筹建农村图书馆,解决农村文化资源缺乏的问题,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文化活动场所。
让大学生村官来引导农村文化建设,让他们学有所用,既是给他们一个扎根乡村的实验场所,培养他们成长成才,也有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当然,这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制度的保证,如果真得能实现,将是一个大丰收。
- 陕西镇巴县召开选调生暨大学生“村官”座谈会 (2009-02-12)
- 中央组织部要求各地务必将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2009-01-25)
- 陕西商州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2009-02-03)
- 白一彤,你大胆往前走 (2009-02-09)
- 陕西大学生村官问题:政府这样回应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