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寺壕子村主任王宗礼:“村官”一个崭新的起点
现年26岁的王宗礼出生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西坡村,200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自2006年到村服务以来,王宗礼尽职尽责地协助村“两委”班子完成了政策法规宣传、文件精神传达、民事纠纷调解、企业运作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工作,较好地履行了村主任助理的职责。
寺壕子村是一个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的城镇村,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位有着45年任职经历、曾获得过全国劳模、省劳模等荣誉称号的老先进,村主任63岁,出纳66岁,最“年轻”的会计也比王宗礼大20多岁。刚到村里时,王宗礼没有因为大家只当他是个“小毛孩儿”而灰心,而是寻找机会向老村官们证实自己的能力。
2006年年初,互助县城建局将村里新安路拓宽工程列入了县城改造规划,以每户补偿4万元作为拆迁费。但有9户村民因嫌赔偿太低不配合拆迁,村镇两级领导多次做工作都没有结果,致使工程一拖就是大半年。到任后,王宗礼详细了解了这件事的具体情况,利用8天时间与9户村民进行了交谈,引导他们要看到道路拓宽后给他们带来的商机,到时候挣的钱会远远超出眼前的这点赔偿费。经过他的努力,9户村民思想通了,主动开始搬迁。这件事对老书记触动很大,从那以后,他开始主动安排工作给王宗礼,并为他专门配了办公室、办公桌、电脑,让他一同参加村里的各种会议。
闲余时间,王宗礼总爱到村子周边转悠。每次无意的转悠,有心的他总会有收获。去年初,他看到寺壕子村新村区的工棚处于闲置,就建议村委会投资,将其改建成“生态茶园”,发展餐饮业,增加村集体收入。经过慎重考虑,村委会采纳了他的建议。现在,改建成的“生态茶园”已正式营业,收入颇丰。
在寺壕子村,提起新任村主任王宗礼,群众都亲切地称他是“办实事的大学生村官”。自入村后,他首先将涣散多年的村团支部成立起来,组织团员青年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智障家庭清扫庭院、整理内务;成立了以团员青年为主的秧歌社火队、老年协会和老年曲艺队;村集体投资12万元修建了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王宗礼在这当中没少费心。在他的努力下,创办了属于大学生“村官”自己的刊物——《土乡村官》。
“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是王宗礼常说的一句话。现实中,的确也是这样:由于他吃苦耐劳、办事公道、大局意识强,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作者:馨萍)
- 青海省民和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009-06-16)
- 化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 (2007-11-09)
- 青海省举办“到农村任职服务高校毕业生”专题培训班 (2007-11-16)
- 大学生“村官”在一线:翻开人生新篇章 (2007-11-26)
- 大通县干部"四进"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200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