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生村官录音报道:励志新天地,谋求新作为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佚名
    青海省自2006年启动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服务工作以来,一批批满怀理想和抱负的大学生走向农村牧区,充实了农村牧区的基层组织,为加快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听众朋友,我是记者李玉泉。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工作在我省开展以来,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三年来,全省共有1835名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服务。目前,全省有大学生任职服务的行政村占到了全省行政村总数的44.3%。

  “到农村牧区去,到最火热的生活中去”,许多被选聘的高校毕业生不畏贫穷落后、孤单寂寞,满怀热情地走到了农村牧区这一广阔天地。2006年8月大学生恩克到海西州乌兰县铜普镇茶汉诺村担任了党支部副书记,茶汉诺村是个纯牧业村,200多户牧民散居在28万亩的草场上,大多数牧户家里不通电、不通公路,信息闭塞,许多当地群众听不懂汉语。上任后的恩克看到这一现状,非常忧虑,他充分发挥自己懂汉语又会讲蒙古语的优势,把有关新牧区建设、新型合作医疗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翻译印制成小册子,一个账房一个账房地分发宣传。两年过去了,恩克在偏远的牧区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着。2008年12月下旬,他作为我省上千名被选聘到村任职服务的优秀大学生代表,有幸赴京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并作为西北五省区唯一一个发言的代表,向大家汇报了自己到村任职服务以来的工作和体会。现在的恩克在谈到当大学生村官的感受时,显得那么成熟和自信。

  (出录音)“我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为我们这些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发挥才干、展示风采提供了机会,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只有在这里才会生动地体现出它的价值,我一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奉献社会、锻炼成长。”(录音止)

  大学生到农村牧区任职服务,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经受锻炼的同时,也在尽自己的努力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2006年11月被选聘上的高校毕业生常秀娟,现任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利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在自己进村任职走村串户了解民情的过程中,发现一过春耕时节,村里的年轻人就离开家到外面去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无人照管,而出门打工的人也不安心。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呢?正当她苦苦思索的时候,从报纸上看到了我省手工藏毯的销路非常好,她想,如果在村里办个藏毯加工企业,让农民们在家门口打工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吗?于是,她四处奔波与企业联系协商,在她的努力下,现在这个加工点正在兴办之中。两年多的磨练使常秀娟对人生有了许多新的感悟:

   (出录音)“回想两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感触很深,收获很多,作为一名年轻人,能够在农村一线接受锻炼,亲身感受基层工作的苦乐,必将收益终身。我感到:只要心里装着群众,时刻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一定能有所作为,也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录音止)

  像恩克、常秀娟这样进村任职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如今正在成为我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当地组建团组织、筹建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创办刊物,还带领乡亲们依靠科技致富。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过程他们都兢兢业业,尽其所能。在2008年的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有1137名到村任职服务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村“两委”班子。省人事厅人才流动开发处处长王向武:

   (出录音)“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优化了基层组织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加强了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矛盾,促进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升了青年人才综合素质,形成了青年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的积极导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录音止)

  到村任职服务的高校毕业生们就好比一粒粒种子,在高原大地上生根发芽,给农村牧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传播了新的知识,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利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常秀娟:

  ( 出录音)“我坚信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只要勤奋,只要努力,我们一定会大有作为,一定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谱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录音止)

  现任乐都县碾伯镇汤官营村村委会副主任的刘海涛2007年6月毕业于江西省九江学院,同年11月被选聘到村任职服务,谈起今后的打算,他说:

  (出录音)“今后我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和能力,虚心向群众学习,与老百姓交真朋友,把自己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在实践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群众发展生产献力献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心服务。”(录音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村任职服务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的就业压力还比较大,受专业、服务时间限制,他们的作用还不能发挥出来。因此,今后,我省将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大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工作的宣传和支持力度。王向武:

  (出录音)“继续完善工作措施,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抓好到村任职服务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增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服务“三农”的本领;做好服务期满到村任职服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引导服务人员树立科学的就业、择业观,鼓励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录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