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学生村官】之三:在农村你学到了什么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新丽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农村牧区的情况,顺利开展工作,从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入村开始,各县组织人事部门就组织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各乡镇为每位大学生“村官”确定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开展帮带,让大学生“村官”全面参与村里的日常工作,不断增强每一位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青竹:实践远比课本知识来得直接

  2008年,24岁的张青竹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次汗素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半年时间过去了,她说自己从满怀理想的大学生变得更加务实了。

  大学生“村官”可以成为村里的科技带头人,可以帮村民解决纠纷、填写资料,但在张青竹看来,这些优势尚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需要,“知识可能够用了,但还缺乏实践经验。”

  “我是农学系毕业的,来农村后倒是能认识些苗木,还好没闹什么笑话,但当我看到村民种辣椒是双株种植时,很是不解。请教后才知道,辣椒双株种植,更容易授粉,产量会更高。这是村民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我们这些人,缺乏的正是这些实践经验。”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有人认为,多数农民以种地或养殖为主要收入,他们渴求知识、渴求技术,希望“村官”能为村民带来农业信息与技术。

  和史正明、马兴武等人的经历一样,很多大学生“村官”在走向农村舞台的道路上,都经历了村民们从不信任到为他们叫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大多数人表现出了能够吃苦、勇于实践的良好素质,他们中不乏佼佼者,不乏激情满怀者,他们有理想、有知识,在我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与这部分“村官”相比,个别“村官”下到村里后,显得有些迷茫。还有一年半,2007届“村官”的服务期就满了,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希望在这一年里做点什么。“假如我现在有机会去为农村做点实事,即使很难,我也很愿意去尝试,我现在还有热情,让我去奉献我很愿意。”即将届满的“村官”这样说。

  “镇上对我们挺重视的,我们可以发挥作用。”有“村官”说,有时镇上直接打电话给“村官”布置任务,不用再通过村里转达。当然这些任务不涉及决策性的工作。镇里给大学生“村官”的评价是,自从他们来了以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有村官的村子给镇上报上去的材料非常规范,而且效率比原来高多了。”

  谁适应谁

  在采访中有位“村官”说,自己曾和村委会一位女同志吵过架。“她不顾你的感受,什么琐事都交给你干,自己轻松得不得了。”此后,再有这样的事情,这个“村官”只能一声不响地闷着头干。“干得不好,要挨批评;干得好了,还得会说话,让人家高兴。”这名“村官”说,来到村里后,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学会适应了。

  农村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但大学生“村官”这顶不大不小的乌纱帽并非人人都适合戴。有一个“村官”说,曾经有村民因为宅基地的问题找过他。但作为一个外地人,一个大学生,很多人际关系没法“摆平”,他也不可能去给村民解决问题,只是把他们的意见转告给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受到的制约太多,需要有更多的制度支持。”

  张青竹没做“村官”之前,认为“村官”不管怎样也是个“官”,手里应该有些实权,自己也能做一些实事,比如帮村里跑跑项目、做个致富带头人什么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跑项目不是她想象中那样轻松顺利的,实际操作中常常有意料不到的困难出现。张青竹说自己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与这些困难周旋,尽快适应农村的工作。(作者:姚兰)

  传帮带,让“村官”发挥才干——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党委副书记诺日吉谈大学生“村官”管理

  记者您好,请介绍一下恰卜恰镇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诺日吉:恰卜恰镇有15个行政村,人口1.2万多,现有在岗村官6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大学生刚来的时候,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配到不同的村,等有了一定农村工作的经验,再调到另外一个村。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村官”的岗位作调整,以便有侧重地培养人才。

  记者刚才您说到了“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配到不同的村”,那么,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诺日吉:大学生来镇上报到的时候,我们会安排专人和他们一对一面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背景以及特长、个性等。再将他们与15个行政村的两委班子作对比,看他们适合去哪里工作。分配到大学生“村官”的村,提前召开大会,让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们知道这些学生来村里是干什么的,再把大学生送到村上,让村民和大学生双方都吃上定心丸。

  记者:刚才听下塔迈村村委会主任谢彩霞说,他们村的“村官”马上就要走了,希望能调来个和她一样能干的。“村官”的成长这么快,镇上有什么帮扶措施吗?

  诺日吉:虽说大学生“村官”有不少来自农村,但是他们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更没有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为了让他们更快成长,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首先,为了让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我们采用了“结对子”对口帮扶的办法,即每名大学生“村官”和一名副职干部、一名机关干部结对子,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这样一来,不仅大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农村工作的一些方法,我们的干部也能够感受到新思想、新气息。其次,狠抓出勤管理。要求他们每周五参加镇上的理论培训,有中心工作时,统一调配到镇上,与机关工作人员一样给任务、压担子。这样,他们既有农村工作的经验,也有了机关工作的经验,能够全面发展。

  记者有人说,“村官”不是官。在您看来,大学生“村官”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诺日吉:第一是宣传干部的角色,村两委班子里面文化水平高的人有限,一些需要宣传的政策,他们理解起来也有困难,而大学生文化水平高、理解力强,这样的工作交给他们正好合适;第二是秘书的角色,以前一些需要写写画画的事情都是由包村干部做的,大学生来了之后,这些事情都可以交给他们了;第三是献计者的角色,大学生思想新、有想法,为农村工作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比如,去年村容村貌整治中,就有大学生“村官”建议在方便的地方修建垃圾堆放点,这一点是我们很多人想不到的。

  记者如您所说,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学到了基层工作的经验,也给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当中,他们是否有什么不足?

  诺日吉:不足还谈不上,来到这里的大学生都是踏实肯干的,只要他肯学,我们就能为他们提供便利。由于“村官”的服务期为三年,所以“村官”对前途的顾虑比较大,也导致了一部分人不能安心工作。为了让他们定下心来,我们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公务员招考前夕,统一安排放假,给他们时间复习,即使有人没考上,也会比较安心,起码我们想到了他们的困难,考完回来还能接着干工作、干好工作。(作者:赵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