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用好“村官”是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李菲

一个穷村,短短几年间脱胎换骨成为“小康村”;一个富村,同样几年时间沦为“负债村”,这么大的落差原因何在?只因前一个村选出了一个好书记,后一个村带头人是个“败家子”。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昨天召开的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上,市委书记张金如就此脱稿讲话。“今年初,一位农民兄弟在座谈时对我说,选好用好村干部,就是现在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因为一个好书记可以把穷村变成富村,一个品质和能力差的带头人,却会把一个富村败光。”

正因为“村官”的独特重要性,这几年,绍兴在“村官”队伍选拔、培养、使用、保障上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探索。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分别超过了六成和五成,比5年前提高15%和10%,一半的村党组织达到了“五好”标准,“村官”队伍素质和战斗力明显提高。

“如果‘村官’自己都不能致富,又怎能指望他带领群众致富?老百姓也不可能服气。”嵊州市长乐镇负责人介绍,换届后,该镇村支书中有近一半是致富能人,村委班子成员中超过三成是农村人才库中选拔出来的,平均年龄47岁,都是年富力强之人,与人们过去印象中的“村官”形象已不可同日而语。

为让德才兼备之人走上“村官”岗位,我市各地根据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以绍兴县为例,从2007年开始建设“新农村人才库”,至今已有5400余名乡土人才“入库”;越城区则建立了214名后备“村官库”,这些后备“村官”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中,新任的17名村支书中有16名来自这个“储备库”。

一位村支书告诉记者,这几年“村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想当“村官”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村官”的报酬开始制度化。如诸暨市,从2008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落实村干部报酬保障、村级日常运转等,并建立了村主职干部“基础报酬+绩效报酬”的报酬制度。

上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村主职干部年均报酬为20885元,96.6%的村主职干部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确保了他们劳有所得、老有所养。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面向“村官”招考公务员的力度,仍以上虞市为例,目前已有10位“村官”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

今年4月,由北京农学院等组织编写的《大学生“村官”培训教程》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部大学生“村官”培训教材。事实上,对绍兴来说,“村官”培训范围已经远不止大学生范围。各县(市、区)均探索出了一整套“村官”培训模式,如诸暨市实施的“班长工程”,绍兴县举办的“村党组织书记柯桥大讲坛”、“村组织书记论坛”等,都为“村官”们所喜闻乐见,收到了良好效果。

当然,让“村官”们感受最大的还是制度建设,“乡村典章”、“八郑规程”、“夏履程序”等一批民主治村好做法,不仅为绍兴的“村官”们赢得了荣誉,也为他们提供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