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干部村情民意上报机制总结调研报告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王保银 闫卡佳

  河南襄城县以村情民意上报机制为载体

  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王保银  闫卡佳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切实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在“强两基”中的骨干作用, 2011年2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干部村情民意收集上报工作的通知》,建立了村情民意月报制度。襄城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每月按时汇总上报该县的村情民意情况。为切实了解大学生村干部村情民意上报机制对于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实现大学生村干部村情民意上报工作全覆盖,了解村情民意上报工作现阶段都取得了哪些成效,以及今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特抽出一周时间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调研了8个乡镇,座谈了24名大学生村干部,走访了15名干部和群众,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村干部村情民意上报机制对于加强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此项机制是落实市委“强两基”要求的应有之义,更是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举措;其次,大学生村干部通过走村入户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群众的诉求,及时反馈给乡镇党委,加强党委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再次,此项机制为大学生村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给予大学生村干部更多的机会去参与群众工作、化解基层矛盾,有利于迅速提高他们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定位就在村里,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所包村的村民。天长日久,大学生村干部就会成为该村的一员,对该村的家长里短、言论动向掌握得比较清楚、详细,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大学生村干部就是党和政府延伸到农村各个角落的手臂和口舌,他们当之无愧地起着联系上下的纽带作用,对加强农村的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丁营乡丁营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丁欢欢说:“虽然我们每天都记村情日记,但毕竟比较琐碎,不够规范,自从建立了村情民意月报制度,可以把每月的重大事项按时汇报给乡里,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很多矛盾都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村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也锻炼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建立这样的机制很有必要。”范湖乡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主任郑新民说:“大学生村干部的责任心很强,自从村情民意上报机制建立后,大学生村干部很认真地排查村情民意,记录很详细、规范,基本上达到了每村每户全覆盖。他们年纪轻、素质高,有活力、有干劲,现在不但乡党委对他们放心,群众对他们的工作也都很满意,现在感觉农村的社会管理给力多了。”

  二、大学生村干部村情民意上报工作的收集、上报、处理及取得的成效。

  自从建立了村情民意月报制度,每个大学生村干部每月按时上报该任职村的村情民意,由每个乡镇的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汇总整理,然后上报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并对该镇当月的村情民意进行梳理,分出轻重缓急,及时给乡镇领导汇报,对乡镇能够解决的问题,迅速处理,不留死角。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再对各乡镇上报的村情民意进行整理汇总,上报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同时筛选县委组织部所能解决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对一些紧急重大的事项及时向部领导汇报。这样,每一户,每个村,每个乡,和县委组织部就织成了一个致密的联动的网,能及时地上情下达,下情上知,保证了交流渠道的畅通无阻,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也及时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社会效果显而易见。

  2010年12月,茨沟乡柿杨村新入住的村民赵荣廷引起了大学生村干部赵黎阳的注意。赵荣延年近古稀,无儿无女,其亲属无力供养,生活非常艰难。赵黎阳遂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帮扶。原来,赵荣延于28岁(1981年)时离家外出卖艺、流浪,其间从未返回家乡,30年间足迹遍至全国各地,后被遣送回河南,于2010年2月,春节前夕回到茨沟乡柿杨村。赵黎阳把情况反映给村委会,经村委会研究后上报到乡政府,最后做出处理意见: 鉴于赵荣延年纪较大,一直单身,无儿无女,及其亲属无力供养的实际情况,安排赵荣廷入住茨沟乡敬老院生活,颐养天年;马上为其办理身份证,并按照政策办理农村“五保”,使其享受党的政策的温暖。期间,大学生村干部赵黎阳跑前跑后,嘘寒问暖,开证明,办手续,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现已衣食无忧的赵荣延老人激动地说:“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咱们的贴心人大学生村官啊……”

  这样的事情对大学生村干部来说是很平常的小事,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双庙乡槐树王村的村民王保民也因为体弱多病、生活困难而进入大学生村干部牛朝刚的视线,牛朝刚把王保民一家当成自己的亲人,帮他干农活,还把王保民一家的情况上报给乡政府,帮助申请扶贫款项。王洛镇西村大学生村干部杨晓鸽了解到有位叫耿建林的村民,妻子离家出走,他和7岁的女儿相依为命。近年来家中房屋年久失修,漏雨透风,由于去年夏天下雨而倒塌,为此造成耿建林父女俩无有栖息之处。她把耿建林的事情及时给镇政府上报,和乡干部一起,通过多次协调在村里给他们父女找了一间房子,解决了他父女俩住房难问题,她又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给小女孩买了衣服和学习用品,父女俩感激不尽,耿建林说:真是多亏了这闺女啊!”

  小“村官”解决大问题,丁营乡白庙王村大学生村干部李哲默默地为村民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李哲在走家串户过程中,5组村民王全宏向她反映,该村3到5年级的小学生都是去邻村上学,每天必须经过一条沥青路(这是条乡道),平时车辆很多,他希望为孩子们弄条专道。当时就有别的村民起哄说:“你跟她说有啥用,这修路的事,她一个小闺女会能管得了?”看似刁难,李哲却不生气,因为有很多小学生在上学路上被车撞伤的事例,她下定决心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在跟王支书商量后,村里开会讨论并研究通过了此事,出钱买了水泥,在这条必经之路上修了四条减速带,此举得到了村民的好评,也让她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她还了解到该村1组村民王帅权在建筑工地打工时摔伤了胳膊,建筑方却不管不问,数额较大的医疗费正让这一家人发愁呢。李哲大学学的法律专业,并曾在法院及律师事务所实习,熟知法律的她在安慰了王帅权家人后,到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了贫困证明,与法院交涉后免除了王帅权的一切诉讼费用。在取得王帅权的委托代理之后,她以代理人身份写诉状,上法庭,经过法院多次调解后,为王帅权争取到了4万元赔偿。

  湛北乡杨庄村大学生村干部在搜集村情民意过程中了解到,村民最需要解决的还是经济问题,如果能想办法带领村民致富,就是解决了村里最大的问题。由于自己在杨庄村通过流转承包土地近50亩,搭建大棚11个,建立了大棚果蔬种植,并用一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杜俊鹏就想让村民与自己一起走致富的路子。他把想法上报了村两委和乡政府,得到了乡村两级的大力支持,最后决定在现有条件下依托尚庄村大棚种植经验,大力发展反季节果树大棚种植。他通过邀请农业专家举办技术讲座12期,免费发放资料600多份,帮助群众完善资料并协调银行发放低息小额贷款60多万元,同时,他还拿出了自己建成的3个大棚无偿提供给村里想通过大棚种植致富却有困难的崔地伟等两名群众,直接带动22户群众从事大棚种植。在他的带动下,目前杨庄村大棚西瓜种植面积已达到450亩,平均亩产值1.2万元,是过去种植传统农作物年产值的7倍,年产值540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350万元,使该村的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4000元上升到7000元。杨庄村的群众提起杜俊鹏没有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的。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学生村干部村情民意上报机制建立后,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首先,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对此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村情民意上报不够及时和详细,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其次,部分乡镇上报村情民意过于笼统,不便于县、市两级掌握详实的资料;再次,月报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把握一些突发事件。

  鉴于以上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其次,对乡级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切实提高村情民意上报工作的质量;再次,建立突发事件上报制度,随时有情况随时上报,补充月报制度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