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的理念助推大学生“村官”实现“三个转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林松连嫄
一、科学设岗定责,帮助大学生“村官”实现从农村工作的“门外汉”到“岗位能手”的转型
大学生“村官”离开校门,落户农村,最欠缺的就是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能力,必须坚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注重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基于此,必须建立明确的岗位目标和完善的考核机制,让大学生“村官”进村伊始就明白该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
一方面,要科学设定岗位职责。根据大学生“村官”所任职务要求和专业特长,分别量身制定年度履职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目标制定既要切实可行,让大学生“村官”完成工作有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又要有具体明确的量化要求,便于督查和考核。可以从培养大学生“村官”与群众感情角度考虑,安排他们负责民情恳谈员、信访维稳调处员等岗位工作,也可以从发挥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入手,安排他们担当远程教育管理员、科技扶贫辅导员等角色,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找准工作着力点。
另一方面,要健全实绩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实绩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述职察其言、个别访谈汇民意、实地走访观其效等形式,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绩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重点看三条:一看创业创新创优情况;二看进村入户解民忧、办实事情况;三看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满意度,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大学生“村官”给予评价和奖惩。
二、全力推动创业,引导大学生“村官”实现从“内务主任”到“双带标兵”的转型
作为大学生“村官”,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等优势,结合所在村的实际,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发展优势项目,为富民强村“把脉问诊”、当好参谋。但在实际使用上,有的地方对大学生“村官”队伍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角色定位不准,仅把大学生“村官”当作传统意义上的村“内务主任”使用,导致他们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抓计划生育、矛盾调处甚至端茶倒水等常规琐碎事务上,这无疑偏离了中央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初衷。培养一支勇于创业、善于带富的“创业型”大学生村干部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要强化创业意识。推动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坚持典型引路,定期开展“创业之星”和“优秀创业团队”评创活动,选树一批创业先进典型,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事迹,积极营造支持、鼓励到村任职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奖励基金,对评选出的“创业之星”和优秀创业团队给予奖励,以此激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创业热情。
二要选准创业项目。选准项目是实施创业行动的关键环节。大学生村“村官”创业可以不拘一格,关键是要围绕自身的专业优势选项目,围绕任职村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选项目,围绕市场需求选项目,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宿豫区在指导大学生“村官”筛选创业项目过程中,探索出了“自主创业型”、“借船出海型”和“抱团创业型”等多种模式。对于个人有一定专业特长、创业经验和资金优势的,鼓励自主创业;对于创业项目投资相对大、创业优势互补性较强的,采取“大学生村官+能人大户”、“大学生村官+龙头企业”、“大学生村官+合作社”等联合创业模式;对于本村有闲置资产或潜在资源的,可开展招商引资,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转移富余劳动力;对于缺少创业资金和创业能力,但所学专业与农村发展联系紧密的,可利用所学帮办种养大户和有关企业,借力创业;任职村相邻、产业优势相近的,鼓励大学生组团创业,扩大创业规模。
三要完善帮扶机制。客观地讲,大学生“村官”创业,确实面临着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资金、不懂技术等诸多困难。组织部门作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牵头职能部门,要善于整合部门力量,统筹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探索一套集项目筛选、技术指导、资金帮扶、政策激励于一体的帮扶机制。要开展“牵手共建”,提高创业的“含金量”。对每名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家底”定期进行综合评估和可行性论证,分别为其“量身定制”若干年的创业规划和年度创业目标;为大学生“村官”聘请创业导师,实行“一人一策”式的全程跟踪指导。要加大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风险。放宽大学生“村官”创业门槛,对科技含量高、带富能力强的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和大力扶持;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政企银”合作,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为“创业型”大学生“村官”开辟融资“绿色通道”,对其创业贷款给予贴息扶助。
三、强化激励保障,引导大学生“村官”实现从“飞鸽牌”到“永久牌”的转型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建立激励、关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政策保障机制。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健全这支队伍的内力驱动机制。
一要重宣传,使其精神上有荣誉感。坚持把各级各类表彰和荣誉向大学生“村官”群体适当倾斜,在推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向优秀大学生“村官”倾斜。创设荣誉激励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十佳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等评创活动。同时,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提高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要重保障,使其物质上有稳定感。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政策,解决大学生“村官”的经济报酬和医疗、养老、工伤保险等配套保障问题。同时,组织上要做好人性化关爱工作,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办公、食宿、起居、创业等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居乐业,增强对新环境和新岗位的认同感。
三要搭平台,使其政治上有成就感。近期,中央出台的《长效机制意见》,已对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和任期结束后的正常流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作为基层党委组织部门,要本着对事业发展负责、对个人成长负责的原则,超前做好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按照打造“干部基层培养链”的要求,拓宽成长空间,畅通培养渠道,坚持“一人一策”、“人岗相适”、“双向选择”的原则,对每名大学生“村官”的升迁去留给予人性化的制度设计。重点探索定向招考和公开选拔等方式,畅通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选调生和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渠道,不断强化“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鲜明导向。江苏省宿迁宿豫区委组织部 林松 连嫄
延伸阅读:
- 江苏宿迁市宿城区:“三个强化”打造“双带型”大学生村官 (2008-11-11)
- 江苏省沛县“三个结合”考评大学生村官 (2009-07-16)
- 泰州市“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启动 (2009-06-14)
- 南京浦口区委组织部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 (2008-04-18)
- 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给“大学生村官”回信 (2008-04-21)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