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批青海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已不陌生。前不久,我省拟选聘395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当“村官”,结果有4800人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参加笔试。报考选聘比例达12.5比1,其中海东地区报考选聘比例更是高达25比1。大学生“村官”计划得到了广大青年学子的积极响应。
自2006年起,分散在我省六州一地一市的“村官”们已经开始用汗水书写着各自的故事。
3年服务期将满,“村官”们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在他们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找到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13日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上岗冲村。“村官”李志银轻车熟路地领着我们爬上半山腰,到了洋芋地。就着开水吃馍馍的马家媳妇一见小李,掏出馍馍塞到她手里,忙不迭地说:“小李,你来了,吃了没,给,馍馍。”没有过多客套,李志银一边接过馍馍吃了起来,一边和他们聊起洋芋的收成。“你们看,今年的洋芋个头大。”李志银弯下身,从刨开的洋芋地里拿出一个给我们看。
在女大学生李志银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官”字似乎与她无缘,因为她从小到大没当过一次班干部。2006年,刚从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她来到上岗冲村当了一名“村官”。
蹒跚上路
2006年9月25日,对于李志银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上岗冲村开村民大会,四百多名村民代表齐刷刷地聚在村委会的场院里。一身学生气的李志银努力压制着心中的忐忑,在众人疑惑的目光里走到村党支部书记林成龙的面前,表明身份。
林成龙打量着眼前这个学生娃,看上去老老实实,和自己向上级要求的人差不多,看来今后写个材料啥的不用发愁了。
“欢迎欢迎,你来得正好,今天我们村开村民大会,各家各户的代表都来了,借这个机会,你给大家讲两句,也让大家认识认识你。”说完,林成龙转身朝场院里的大伙喊道:“这是上面派来的大学生、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助理,请她给咱们讲几句话。”
村民热烈的掌声使李志银更加忐忑不安,她从来没有当着这么多人讲过话。一抬头,面前黑压压的人群让她感到一阵眩晕。四百多村民都等着她开口呢,她急忙把目光定格在场院里的围墙上,“我叫李志银……大家有事尽管来找我……我的手机号码是……”
林成龙带头鼓起了掌,这个小姑娘踏实,看来是个能干点事情的。
办手工绣品大赛显能耐
刚刚下村的李志银并没有像当初林书记设想的那样,满足于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整理档案、写写材料。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到村里转悠,不久,村里的人她认全了,路也熟悉了。
由于是女孩子,和村里的妇女聊得比较多,她发现大家做的绣花鞋垫很漂亮,办手工绣品大赛的想法冒了出来。这个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支持,林书记还把主办权交给了她。
比赛的日子终于来了。村民们拿着自己的绣品来到村委会专门腾出的一块场地来参赛,李志银紧张地数着:“一家、两家……”怕冷场,她事先已经跑到村里一些人家鼓励他们来参赛。
绣品越来越多,准备用来展示的桌子都摆不下了,看热闹的村民更多。不会冷场,可是奖品似乎又不够了,这可急坏了李志银。她急忙去找林书记讨主意。林书记也没有想到这个学生娃能够在村里办这么热闹的绣品大赛,当即决定奖品由村委会想办法,只要把大赛办好就行。
“有想法,能干事!”
绣品大赛让李志银在村里有了点“名气”,她的能力也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认可。村党委书记林成龙说:“小李有想法,能干事。村里家家户户装土暖气、修卫生厕所,还有主干道完成的路灯铺设都有她的功劳。”
农村就是社会的缩影,事情杂,问题多,村干部的工作就是走村串户,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李志银恰恰是靠问得勤、跑得勤、管得多打开了工作局面。今年8月,上岗冲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李志银以高票当选委员。
村民王清至今还记得她在“就职演讲”上的承诺:为大家服务,有事情来找我。王清说:“我常年在外跑运输,家里留下老人、孩子和妇女,许多事情都是小李帮我们办的。庄稼人喜欢办实事的干部,我们得到了实惠当然要选小李当委员。”
“小李就是我的女儿”
在上岗冲村,提起李志银常年照顾村民王珍老两口的事情,没人不知道。
“门帘28元、皮鞋39元、药109元、去县城看病吃饭53元……”王珍的妻子姜梅花清楚地记得小李给他们老两口花的每一笔钱。
“她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总是给我们买东西。前几个月,还给我买了新衬衣,好几十块呢!我舍不得穿,一直放着。我的手不好,年轻的时候受了伤,有时疼起来连饭都做不了,小李就来帮我做饭。针线活也做不了,小李就把她妈妈做的鞋垫拿给我们。”姜梅花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我的女儿去年没了,她每次来就安慰我,‘妈妈,你别哭了,把眼睛都哭坏了。’‘妈妈,有难事就和我说,我来想办法。’……小李就是我的女儿。”
就在老人和我们讲这些话的时候,李志银过来了。姜梅花急忙拉着小李的手说:“中午来吃饭,你大大刚挖的洋芋。”小李点点头,嘱咐她:“挖不了就别挖了,我来想办法,身体要紧。”“这几天好多了,还能干一点。中午一定过来,做好饭等着你。”姜梅花不断叮嘱小李中午来吃饭。
听村民们说,姜梅花只要得知小李下村,就会候在路口。李志银也把他们当成了亲人,有事不能下村,一定要打个电话问一下他们的情况才能安心。
◆从“村官”到村官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15日,仅海东地区任职期内的大学生“村官”有115人当选了村党组织或村委会负责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6名、副书记8名,村委会主任15名、副主任86名,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的9名大学生“村官”,全部以高票当选任职服务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省人事厅人才流动开发处处长王向武说,大学生“村官”不是官,他们是到农村任职服务的,只是参照在职干部管理、考核的标准对他们进行管理考核,因此这里的“村官”要加上引号,然而有一部分“村官”已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摘掉了引号,名副其实地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村官。
[相关链接]
大学生“村官”计划,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首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这一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
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北京、重庆、四川、青海、辽宁、陕西、山西、上海、吉林、湖南、内蒙古、云南等省区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1] [2] [3] 下一页
- 青海省民和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009-06-16)
- 化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 (2007-11-09)
- 青海省举办“到农村任职服务高校毕业生”专题培训班 (2007-11-16)
- 大学生“村官”在一线:翻开人生新篇章 (2007-11-26)
- 大通县干部"四进"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200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