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学生村官】之一:我为什么来农村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姚兰 赵新…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村官”这个岗位受到广大学子的热捧。让我们来看一组数字:2008年,我省拟选聘395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当“村官”,实际有4800人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参加笔试,报考选聘比例达12.5比1,其中海东地区报考选聘比例更是高达25比1。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2006年只有15人报考,录取15人;2007年41人报考,录取13人;2008年150人报考,录取11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子热衷报考“村官”,他们在农村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农民欢迎他们吗?他们又能在农村学到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宁市城东区、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部分“村官”。

  马兴武:不甘心一辈子窝在拉面馆

  马兴武是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新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2006年参加大学生“村官”招募。

  “5只羊,6口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两名……”时针已指向晚上9点,此时城里灯火点点,而在新建村,陪伴马兴武的,只有拉长了身影的太阳能路灯。白天,他已经接待了两拨新农村建设的外县观摩团,晚上,还得挨家挨户搞农业普查。

  “阿爸,你回来了,我来登记一下家里的人口和财产情况。”说着话,马兴武拿出本子,这已是他第3次来这户人家了。“小马,是你呀,不是说好了我明天找你去吗,天都这么黑了,你还跑过来。”埋怨中难掩怜爱之情。

  “阿爸,你开馆子那么忙,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赶紧缓下,我年轻着,多跑个没事。”脚底的鸡眼钻心地痛起来,马兴武偷偷吸了口冷气。

  一问一答,“官”和民的距离一点点被缩短。其实,这时距离马兴武上任还不到4个月。

  “水不喝,你别倒。我再问个家里的地东面是‘太爷’家的,西面是不是韩家的?”马兴武奋笔疾书,因为还有好几家没跑到。

  “就是韩家,别看小马来的时间不长,我们的家底却被他摸了个清,大家要小心咧!”主人嘴上说着笑话,心里不得不佩服这个有文化的年轻人。马兴武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只有他知道,为了搞好这次普查工作,自己之前做了多少功课。

  报考“村官”:“掌柜”的变成了“跑腿”的

  2005年,马兴武大学毕业后,多次求职无果,于是来到哥哥的拉面馆帮忙。在以“拉面经济”闻名的循化县,他的日子过得平淡而稳定。当白天的喧嚣归于平静,躺在床上的马兴武就会觉得自己很空,他说这种重复而单调的生活慢慢消磨了他的激情,他开始留心起一切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信息。

  2006年8月,县上招考“村官”的消息在县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天,一位来吃饭的客人笑着问他:“小马,招村官哩,你不去试试?”一句话,点燃了马兴武那份埋藏已久的激情。尽管“村官”的概念在他的头脑中很模糊,但他还是报了名。笔试、面试,过关斩将后,“掌柜”的变成了“跑腿”的——他被分配到积石镇新建村当村委会主任助理。

  干活:先画张地形图

  2006年10月底,马兴武来到新建村,迎接他的,除了村上的几名干部,就只有两间落满灰尘的房子。来之前,他想过农村条件不如城里,可没想到这么苦。是混混日子把这当成一个平台借机跳槽,还是踏踏实实地干3年再走,他选择了后者。

  马兴武接到的第一个重大任务是搞农业普查。任务落到他头上时,小伙子的头大了,因为在学校,他是一个见了女生都会绕着走的羞涩男孩,如今要面对全村636个男女老少,他真不知道怎么办。这时,镇上一位干部给他传授了经验——绘制一份地形图,借此深入到村民中去。

  为了绘制地形图,他走东家、串西家,跟耄耋老人请教,和年龄相仿的人打问。不出一个星期,标注着新建村113户人家的地形图浓缩在马兴武手中的一张纸上。“这是党员活动室,也就是咱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旁边是警务室……”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在密密匝匝的地形图中找到了自己的方位。虽然手绘图略显凌乱,但足以让外来者找到想找的任何一户人家。

  从学校出来到饭馆,再到农村,马兴武再也不怕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了。

  当官:“得民心者得天下”

  2007年年初,新建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很多村民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以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所有项目由政府出资,自己坐在家里等着就行了。那段时间,村里晚上开会到一两点是常有的事,生活一向规律的马兴武体重锐减,可他干劲十足,每天早上准时出现在村里。围墙改造等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可涉及草房拆迁时,有23户人家不答应了。这时,马兴武站在他们那一边。

  “自己当时情绪很激动,不计任何后果地争了个脸红脖子粗。回过头想想,其实解决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种,现在面对这种事情,我会心平气和地处理。”就是那一次据理力争,让23户村民每户得到了500元补助。钱虽不多,但村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个“官”替他们说话,补助就无从谈起。“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谁家门前堆了土,谁家卫生搞得不好,只要马兴武开口,大家都会积极配合。

  马兴武的家在循化县城,三年过去了,他褪尽了学生气。我们去时,他正挽着裤腿在村委会门口浇那片经过改良的绿化地,全然不顾鞋子和腿上溅上的泥点子。村民们谁家盖房,谁家农忙,只要他碰见了,二话不说就拿上铁锨干开了。从当初羞羞答答到如今独当一面,三年时间,马兴武改变了许多,他把这一切归功于两点:一是嘴勤,因为语言相通,他和村民交流起来非常方便,遇上不明白的事理,他会及时请教,大家看到这个“官”一点架子也没有,也乐于跟他说;二是手脚勤。马兴武说,村里很多人没文化,对他们来说,起草结婚证明、转院证明等非常困难,这时,马兴武会主动帮忙,然后再指导他们去相关部门办理,让村民省了不少心。淳朴的村民对他没有什么昂贵的物质回馈,但是院里的葡萄熟了,第一串肯定会留给马兴武,谁家里做了好吃的,一定会给马兴武送一份。

  优惠政策让大学生心动

  服务期就快到了,马兴武想试试考公务员。因为青海省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服务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进村任职服务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或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的,凭高校毕业生进村任职服务证,经人事部门认定后,在笔试总成绩中加5分。报考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的,经教育部门认定,在初试总分中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各州地市在每年乡镇机关考录公务员和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应拿出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职位,从本地区进村任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或招聘。

  “即使考不上,这一段工作经验也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聊起未来,马兴武微笑着说。

  陕海嫄:心若在,梦就在

  2003年,中专毕业的陕海嫄又迈进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的大门,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生。

  “当时的想法是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都不好找,像我这样的中专生机会更少。我先在县上一家打字复印室工作,可越干越没意思,我想应该继续上学,等待更好的机会。”2005年,小陕完成大专学业。

  取得更高一级学历后,小陕在县上的联通公司就了业,她切身感受到知识带给人的改变。2006年,得知循化县要招“村官”,她牢牢把握机会,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分到清水乡田盖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能在新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但陕海嫄当“村官”时间不长,就遭到家人反对。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很少照顾家和孩子,家里人因此有了怨言,甚至让她辞掉“村官”。还好,在孟达自然保护局上班的丈夫比较开通,一如既往地支持她的工作。

  为工作而掉泪

  陕海嫄至今还记得刚当上“村官”为工作而哭鼻子的事。初来乍到,有一次收完参合金,她拿上发票没细看就回了村,将发票发给参合群众。时间不长,有一天她被村民堵在路上,有个男子指着她的鼻尖骂她“骗子,骗钱的骗子”。陕海嫄一下子蒙了,张口结舌。男子看她不说话,以为她心虚,声调更高了,引来很多村民围观。原来陕海嫄带回的参合发票没盖章,他报销不了,就认为陕海嫄骗了他的参合金,给他开了假发票。事情弄清楚了,陕海嫄当着大家的面给那人赔不是,让对方把发票给她,她好去相关部门询问,可男子说:“你骗了我的钱,现在还想把证据骗走。”陕海嫄眼圈一红,眼泪夺眶而出,她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失误让村民如此误解她,她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工作确实不好做。

  自创“集体户口簿”

  让田盖村村委会主任引以为豪的,是小陕自创的“村级简易户口簿”,这一沓表格,可是陕海嫄的“独门武器”——上面检查工作来了,多少户多少人一目了然;发放救济物品了,谁家啥情况,表上登记得一清二楚;门牌号、联系方式,小陕记得一字不差。马主任说,小陕没来之前,遇到这种情况,他只能凭印象说个大概,现在有了这个“集体户口簿”,处理很多事情方便多了。他去县上开会,还特意向大家推荐了这种便捷的管理办法。

  “这些年轻人来了以后,给我们这些老脑筋好好上了一课。以前,我们用笨办法办事,因为工作量大,难免拖拉,群众意见很大。大学生村官来了以后,改进了许多方面,办事效率提高了,我们轻松了,群众也满意了。”(作者:姚兰    赵新丽)